新型储能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人民网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赵竹青)4月26日,2024年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召开,新型储能技术成为此次论坛非常关注的一大亮点。记者从该论坛获悉,中国科学院正在持续推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产业化,与此同时,我国百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运行良好。

  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新型储能就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可以把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富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

  “储能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海生说,储能是将能量以某种形式或者设备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开来的过程,可以将间歇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变成连续的、稳定的、可控的能源,从而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进而减少碳排放,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陈海生介绍,新型储能指的是除抽水蓄能之外的新型储能方式,包括压缩空气储能等物理储能方式和电池、氢能等化学储能方式。

  在新型物理储能方面,中国科学院正在持续推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产业化。去年8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中储国能公司联合自主研发的国际首套300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顺利下线月基于该技术的世界首台(套)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调试成功。

  “压缩空气储能的优势包括规模比较大,单机能做到100兆瓦至300兆瓦;寿命比较长,能够正常的使用40年到50年;成本比较低,装机成本能够达到每千瓦时800元至1000元;储能周期不受限制等。目前该技术正处在从示范到产业化的过程之中。”陈海生说。

  在新型化学储能方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先锋介绍,2022年,我国百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在辽宁省大连市正式并网发电,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功率最大、容量最大的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该电站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供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的技术支撑。

  李先锋介绍,目前,该电站运行良好,2023年中旬开始接受辽宁省电网的调度,到2023年底调度运行了240多个循环,累计充放电量约1亿千瓦时。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表示,中国科学院始终把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核心任务,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技术和储能研发技术等方面部署了多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取得了系列重大应用创新成果。

  “未来,中国科学院将持续加强国内外合作,强化基础研究,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为国家能源产业提供更多新质生产力,确保科技发展成果能够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丁赤飚说。

  人民网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4月30日上午11时18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山东肥城国际首套300兆瓦/1800兆瓦时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首次并网发电一次成功。该电站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投资建筑设计企业,是目前国际上顶级规模、效率最高、性能最优、成本最低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人民网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4年4月30日08时43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在中国空间站出差的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已启程返航,踏上回家之旅。…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